□“援法断罪ღღ◈,罚当其罪”是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理念之一ღღ◈。这一理念当中ღღ◈,不仅有类似于“罪刑法定”的法治理念ღღ◈,更有传统中国独有的独特内涵ღღ◈。
□司法工作者在处理案件中ღღ◈,既要坚持依法履职ღღ◈,又要与能动司法ღღ◈、人文关怀等相结合ღღ◈,在实现法的秩序价值时ღღ◈,努力实现法的正义价值ღღ◈,进而达到“情法两尽”的司法目标ღღ◈,在依法行使司法权的同时ღღ◈,促成法的社会功能的实现ღ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ღღ◈,中华法系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ღღ◈,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和中华法制文明的深厚底蕴ღღ◈,有很多优秀的思想和理念值得我们传承ღღ◈。“援法断罪ღღ◈,罚当其罪”是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理念之一ღღ◈。这一理念当中ღღ◈,不仅有类似于“罪刑法定”的法治理念ღღ◈,更有传统中国独有的独特内涵ღღ◈,值得深入探究发掘ღღ◈。
首先ღღ◈,刑狱与天道息息相关ღღ◈。传统中国的信仰被概括为“天信仰”ღღ◈,在古代ღღ◈,特别是在上古时期ღღ◈,统治者的统治权力来自上天的授予ღღ◈,因此统治者必须审慎行使权力ღღ◈,施行善政ღღ◈,如果倒行逆施ღღ◈,上天就会收回“天命”ღღ◈,继而把“天命”授予他人ღღ◈。其中ღღ◈,刑狱之事在整个统治秩序中具有特殊地位ღღ◈,从尧舜时代开始ღღ◈,统治者就把刑狱之事提升到很高的地位ღღ◈,并以相当审慎的态度对待刑狱ღღ◈。例如凯发k8娱乐官网ღღ◈,舜帝在任命皋陶为“士”包卜nba录像ღღ◈,即司法官时ღღ◈,就特别和他强调要“惟明克允”ღღ◈,即要公平ღღ◈、公允地对待案件ღღ◈。统治者对犯罪的人实行刑罚ღღ◈,并非出于自己的意志ღღ◈,而是“替天行道”ღღ◈,即代替上天行使刑罚权ღღ◈。
其次ღღ◈,审慎处理刑狱不仅为了“敬天”ღღ◈,也是为了民众的幸福ღღ◈,进而获得民心ღღ◈。例如ღღ◈,《吕刑》的指导思想就是“荒度作刑”ღღ◈,即以相对宽大的方式制定刑律凯发k8娱乐官网ღღ◈。具体而言ღღ◈,包括三方面内容ღღ◈:一是惩罚与罪行相符ღღ◈,二是疑案从轻ღღ◈,三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施以刑罚ღღ◈。而这是为了实现其“咸中有庆”的价值追求ღღ◈:通过合理处置案件ღღ◈,让民众得到幸福ღღ◈。同样的ღღ◈,《左传》“曹刿论战”的故事中ღღ◈,鲁庄公“小大之狱ღღ◈,虽不能察ღღ◈,必以情”的做法ღღ◈,也得到了曹刿的赞赏ღღ◈。可见ღღ◈,以审慎公正的态度对待刑狱ღღ◈,不仅可以获得“天命”ღღ◈,更可以收获民心ღღ◈,进而维护统治ღღ◈。
而“神事”和“人事”两端实际上是统一关系ღღ◈,这一点舜帝和皋陶等已有明确的认识ღღ◈。“天”通过观察民众ღღ◈,听取民众的意见和呼声ღღ◈,来评价执政者的统治ღღ◈,判断和决定“天命”的归属ღღ◈。相反ღღ◈,如果统治者面对着民众的怨声载道ღღ◈,不进行反思ღღ◈、悔改进而实行善政ღღ◈,最终都会走向灭亡凯发k8娱乐官网ღღ◈。这一套理论在西汉时期被董仲舒阐发为“天人感应”的思想ღღ◈,深刻影响着中国帝制时代的政治和法律文化ღღ◈。
三代时期ღღ◈,“援法断罪ღღ◈,罚当其罪”与“天命”观念紧密相连ღღ◈。而到了战国时期ღღ◈,政治理想让位于争霸的现实ღღ◈,各国纷纷开始了变法运动ღღ◈,并最终由法家思想占据主导的秦国完成了统一ღღ◈。法家主张使用严刑峻法进行社会控制ღღ◈,主张要“治道运行ღღ◈,诸产得宜ღღ◈,皆有法式”ღღ◈,然而ღღ◈,这一制度设计最终的结果却是“伐无道ღღ◈,诛暴秦”凯发k8娱乐官网ღღ◈。究其原因ღღ◈,秦国的统治者在过分的法律工具主义之下ღღ◈,忽视了法的正义标准ღღ◈,以至于法律过分严苛ღღ◈,民众动辄得罪ღღ◈,法感情受到了动摇ღღ◈,社会陷入了不安定凯发k8娱乐官网ღღ◈。概言之ღღ◈,未能做到“罚当其罪”是秦亡的重要原因ღღ◈。
正是因为吸取了秦亡的教训ღღ◈,自汉代以来ღღ◈,法的简当与刑罚的妥适就成为各朝各代立法和司法活动的价值追寻ღღ◈。然而ღღ◈,从国家治理的实际而言包卜nba录像ღღ◈,简当的法在很多情境下并不能满足司法活动的实际需求ღღ◈,会出现所谓“法外遗奸”的情况ღღ◈。因此ღღ◈,法律不断增多ღღ◈,法网愈发致密就成为立法活动趋向ღღ◈。以汉代为例ღღ◈,刘邦入咸阳时仅仅是“约法三章”ღღ◈,到了汉武帝时期已经形成了“汉律六十篇”ღღ◈,再到东汉末年ღღ◈,汉律已经发展得卷帙浩繁ღღ◈,给司法工作带来了困扰ღღ◈。然而包卜nba录像ღღ◈,即便如此ღღ◈,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使得单纯依靠立法活动让司法活动完全进入“有法可依”的境界是远远不足够的ღღ◈,也难怪清代的司法官员们发出了“律例有定ღღ◈,情伪无穷”的感叹ღღ◈。
在这种情况下ღღ◈,古代中国为了实现“援法断罪ღღ◈,罚当其罪”的追求ღღ◈,创造出了不同于西方“罪刑法定”模式的另外一套模式ღღ◈。在这一套模式中ღღ◈,根据情况的不同ღღ◈,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司法方法ღღ◈:
在司法过程中凯发k8娱乐官网ღღ◈,如果行为人的行为能够为现有的律令直接涵摄ღღ◈,那么官吏就有引用相关的法律来进行裁断的义务ღღ◈,这就是所谓“断罪引律令”的规定ღღ◈。这一规定可以追溯到隋代ღღ◈,最终体现为《唐律疏议》中的“断罪引律令”条ღღ◈:“诸断罪皆须具引律ღღ◈、令ღღ◈、格ღღ◈、式正文ღღ◈,违者笞三十ღღ◈。”
“罪刑法定”原则在法律解释的方法上要求以文义解释为主ღღ◈,排斥类推适用ღღ◈,禁止对法律的解释超过文义的射程ღღ◈。但传统中国法的法律解释方法ღღ◈,如果以西方的法解释学的标准来看ღღ◈,其使用的方法不仅包括文义解释ღღ◈,对目的解释ღღ◈、体系解释也多有适用ღღ◈,甚至经常“超出文字的拘囿”ღღ◈,进而“大胆地超越法律条款”ღღ◈。
如果以法律解释的方法无法找寻到合适的法律进行裁判ღღ◈,或者采取上述方法会导致实质不正义时ღღ◈,就会使用“比附加减”的类推方法ღღ◈。虽然这类案件名义上被认为使用了“类推解释”ღღ◈,但这一过程中经常存在违反形式逻辑的情形ღღ◈;与此同时ღღ◈,为了达成一个合适的刑罚ღღ◈,司法者有时也会发现并使用一个看似离题较远的律例或成案ღღ◈。
如果穷尽以上手段都无法为行为定性ღღ◈,但是该行为又确实有惩罚的必要的话ღღ◈,就会启动最终的兜底手段ღღ◈,即所谓“概括性禁律”ღღ◈。在传统法中主要包括“制书有违”“违令”“不应为”等罪名ღღ◈。
如果对以上的传统中国的司法的过程和法律解释的方法进行望文生义的直观理解ღღ◈,可能会得出“古代中国的司法具有恣意性”的结论ღღ◈。然而事实上ღღ◈,古代中国反对司法的恣意性ღღ◈,并通过限制司法官员的司法权力的手段ღღ◈,以限制恣意性并实现法的安定性与正义价值ღღ◈。以清代为例ღღ◈,为了约束官员裁判的权力ღღ◈,主要有两大制度手段ღღ◈:第一是审转复核制ღღ◈,案件根据处以的刑罚不同ღღ◈,能够结案的机关也不同ღღ◈。例如ღღ◈,如果是判处笞ღღ◈、杖刑的案件ღღ◈,州县可以自行审结ღღ◈;如果涉及死刑则要上报到皇帝ღღ◈。通过审转复核ღღ◈,案件被充分研究ღღ◈,这使得案件不仅在事实层面澄清疑点ღღ◈,也能够在规范层面被反复斟酌ღღ◈,最终得出一个公允ღღ◈、公正的结论ღღ◈。第二是司法责任制ღღ◈,它要求司法官员严肃认真对待案件ღღ◈,如果因官员的故意或过失导致最终的刑罚产生了重大的偏移ღღ◈,相应的司法官员要承担行政责任乃至遭受刑罚ღღ◈。
可以看到ღღ◈,古代中国为了实现“罚当其罪”ღღ◈,更多地从“人”的角度ღღ◈,即通过对司法官员的限制ღღ◈,来实现法的正义和秩序价值ღღ◈,这大约是基于两点原因ღღ◈。首先ღღ◈,古代中国的统治者主要通过管理各级官吏来管理民众和社会ღღ◈,是一种间接的社会治理策略ღღ◈,因此古代的统治者主张“明主治吏不治民”“有治人而无治法”ღღ◈,统治者是通过以规则和“帝王心术”控制大小官吏ღღ◈,来实现国家治理的各项功能的ღღ◈。其次ღღ◈,在对待民众上包卜nba录像ღღ◈,古代中国强调“德主刑辅”ღღ◈,在治理逻辑上ღღ◈,更偏向通过礼乐教化而非刑罚法律来实现稳定社会秩序的目的ღღ◈。法律更多是作为防止德礼机制失效的威慑手段而存在ღღ◈。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ღღ◈,古代中国的司法始终是以实质正义为追求的目标ღღ◈,而实质正义实现的表现就是刑罚的适当ღღ◈。面对着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ღღ◈,中国的古人承认了自身理性的有限ღღ◈,放弃了制定“完美的法典”以回应全部具体社会生活的企图ღღ◈,选择使用明显个案化的司法手段ღღ◈,努力促成“罚当其罪”法律效果的实现ღღ◈,以守护法的公平与正义价值ღღ◈。这何尝不是中国古人的一种政治智慧和秩序观念的表达呢?
与此同时ღღ◈,传统中国的此种司法模式与法律文化ღღ◈,也在一定程度上构造了法律人的共同体意识和独立品格ღღ◈。一方面ღღ◈,由于古代中国的这种司法活动需要相当的专业知识ღღ◈、司法经验和人文素养ღღ◈,因此ღღ◈,在古代中国(特别是明清时期)ღღ◈,不仅形成了讼师ღღ◈、司法幕僚等职业群体ღღ◈,甚至高级司法官员也向专业化方向发展ღღ◈,并在一定程度上孕育了律学学术的发展ღღ◈。另一方面ღღ◈,正是由于古代中国的司法活动有较高的知识和经验的要求ღღ◈,因此司法官员也拥有了一定的“技艺理性”的观念ღღ◈。例如ღღ◈,即便是在专制主义发展到顶峰的清代ღღ◈,刑部的官员们也会在制度框架内尽力守护“罚当其罪”的正义目标ღღ◈。清末著名的“薛允升审断李苌材案”中ღღ◈,面对着光绪皇帝的直接指示ღღ◈,薛允升依然能够坚守信念凯发k8娱乐官网ღღ◈,据理力争包卜nba录像ღღ◈,最终使得轻纵犯人的主张没有成功ღღ◈。
在当下中国ღღ◈,古人坚持“援法断罪凯发k8娱乐官网ღღ◈,罚当其罪”的精神和做法依然值得学习ღღ◈。近年来ღღ◈,随着互联网的发达以及人民群众对公共事务关心的增加ღღ◈,一些案件在互联网上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ღღ◈,产生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ღღ◈。在这种情况下ღღ◈,这些案件的裁判结果就影响着人民群众对于司法公正的看法ღღ◈。人民群众对于司法的公平正义的观感ღღ◈,关系着人民群众的法感情ღღ◈,更关系着“全民守法”这一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的实现ღღ◈,这无疑给司法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ღღ◈。司法工作者在处理案件中ღღ◈,既要坚持依法履职ღღ◈,又要与能动司法ღღ◈、人文关怀等相结合ღღ◈,在实现法的秩序价值时ღღ◈,努力实现法的正义价值ღღ◈,进而达到“情法两尽”的司法目标ღღ◈,在依法行使司法权的同时ღღ◈,促成法的社会功能的实现ღღ◈。
最高人民检察院 (100726)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147号 (查号台) 010-12309(检察服务热线)凯发ღღ◈!法律知识ღღ◈,k8凯发娱乐ღღ◈,凯发k8娱乐ღღ◈,